面部麻痺根源

面部麻痺根源

日期:2018年2月6日(星期二)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面部麻痺根源 最近一位病人因面部包括嘴唇、牙顎、臉頰都有麻痺現象。已接受過檢查確定不是中風,也不是面癱,但情況令他非常擔心。他本身患有強直性脊椎炎,因此身體骨骼非常僵硬,髖關節也溶合了。腰骨也彎曲了,因此無法坐直。當我為病人作脊椎檢查時,發現頸椎第一、二、三及四節(C1-C4)都有錯位情況,而腰椎第四、五節(L4,L5)也有錯位問題。 病人的痺症是因為頸椎錯位而產生。所以一定要由脊醫用手法矯正,令錯位的脊椎復位。我們的脊骨其實好似一個控制中心,負責控制神經線的運作。萬一有一節的脊骨出現錯位時,這一節的神經線就會出現問題,引發麻痺痛症,而負責的器官功能也會出錯,後果可大可小。 脊醫的責任是找出錯位位置,然後用手法去矯正,令身體可以回復正常。病人每天來診所接受矯正治療,由麻痺到現在面部只剩下一些輕微發癢感覺。他也慢慢感覺身體舒服了,頸骨及腰骨比以前輕鬆多。 這就是矯正的威力,也是人體的自癒能力的偉大。我在美國修讀脊醫時,一位70歲的教授告訴我,他行醫40年,看過很多奇難雜症,他說脊醫的職責是為病人找出脊骨錯位(Subluxation)位置,然後為病人做矯正(Adjustment)。因為身體有自癒能力,所以病人便會自然康復。而最重要是持續矯正直至所有錯位也消失了。這句說話令我在治療中有很大啓發。

為何香港人對脊醫還有誤解?

為何香港人對脊醫還有誤解

日期:2018年1月23日(星期二)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為何香港人對脊醫還有誤解? 剛過去的聖誕節,筆者帶着家人返加拿大探親及度假。去到多倫多的幾天,自己的職業病又發作了,一邊開車時一邊便開始留意着多倫多街上究竟有多少間脊醫診所呢?答案是每隔一條街就開了一間,比7-11 還要多!每一個商場也一定有一間脊醫診所。 在經濟的角度來看,每一間都能夠在這麼大的競爭環境下生存,是因為市場的需求大,多倫多市民信賴脊醫的專業,及懂得脊醫的預防性治療理念。因此每當脊骨出現毛病時,多倫多人便立刻找脊醫。當地西醫對脊醫非常信任,很多時他們會一起開設痛症診所,互相轉介病人。我一位當地畢業的脊醫朋友說,現時加拿大只有兩間脊醫醫學院,每年報考入讀人數多達一千人,但每間學位只有150個,所以他們只挑選最優秀及對脊醫醫學有抱負的學生。很可惜,香港人還未對脊醫的專業有足夠的了解及信任。雖然脊醫協會也非常積極做市民教育,但效果不明顯。主要因為香港西醫及政府衞生部門根本没有興趣去了解脊醫這門醫學,也更加不主動鼓勵市民去找脊醫。 我在香港執業十幾年,很多病人也投訴如果政府醫院及診所有註册脊醫,很多痛症病人就真的可以醫好,減少食止痛藥物,也不需要做無謂的手術了。這個守舊,封閉及不願接受新事物的思維,令香港市民受痛症之苦,不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脊醫是一門專業的醫學,經過150 年的硏究,己經在世界衞生組織(WHO)受到認可,也確定了脊骨的移位是導致神經受壓出現痛症的原因。治療一定要做脊醫矯正才可以痊愈。

甚麼是家庭脊醫?

甚麼是家庭脊醫

日期:2018年1月8日(星期一)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甚麼是家庭脊醫? 西醫有家庭醫學專科(Family Medicine),主要是以家庭為照顧單位,提供整體性、持續性及預防性的照顧,是處理常見疾病的專家。其實脊醫也有家庭脊醫(Family Chiropractic)的醫學理念。家庭脊醫主要是幫助家庭每一位成員達到脊骨健康的目標,及推廣全天然無藥的生活方式。 因為家庭脊醫要照顧家庭不同年紀的成員,所以服務範疇也會比較廣闊。從BB出生到年長的也得到照料。以下是一般家庭脊醫的服務: 1)新媽媽盤骨矯正、産後脊骨護理 2)嬰兒脊骨及神經檢查 … 閱讀更多

右腳跟痛 腰骨移位

日期: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右腳跟痛 腰骨移位 一位女病人,3月開始右腳跟痛,8月做物理治療及衝擊波,直至到兩個月後,右腳跟痛的情況仍沒有改善。早上起床是最痛的,她不明白為何還會連左腰、臀部到腳也開始出現刺痛。她說,轉身及坐下時也非常痛。 其實這是腰椎骨移位的病徵。每一節脊骨是控制身體不同部位,而腰椎骨就是控制腳、小腿、大腿。因為病人開始時沒有腰痛,因此她便尋找醫治腳痛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療、用鞋墊等。這些治療的確有幫助右腳跟痛,但並不是痊癒的方法。要治療腳痛,首先從腰部著手,用手法去矯正腰骨及盤骨。 第二是用拉筋法去拉鬆後腳及腳外側筋。其實骨及筋腱要一起配合醫治才有效果。從中國古代<<皇帝內經>>也有記載「筋長一吋,壽延十年;筋縮則亡,筋柔則康;骨正筋柔,氣血自流」,古代中國人的醫學智慧已經了解到骨同筋是好兄弟。 拉筋時也需要正骨,身體自然健康。在脊醫的醫學理論上,正正研究了神經線如何影響肌肉運作。所以,我們患坐骨神經痛時,臀部的梨狀肌會有抽筋的現象,令到走路出現拉住。脊醫只要矯正腰椎第四、五節及骶骨第一節(L4,L5,S1),再配合肌肉治療就可以痊癒了。 現時很多人都會做拉筋或去上拉筋班,本人非常建議上堂及由有經驗的教練來教授有效果的背肌、頸部及手腳等的拉筋動作,及伸展時一些要注意的事項。以上的病人因為接受了脊骨矯正後再努力地做伸展動作,腰及腳跟沒有再痛了。她現在也常常自己做伸展,來確保脊骨不再移位,壓住神經線。

手腳麻痺可大可小

手腳麻痺可大可小

日期: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手腳麻痺可大可小 一位女士,已連續3星期出現手指麻痺情況,而麻痺的部位是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位置。在出現手指麻痺情況前,因為閃避迎面而來的蒼蠅,頸部曾快速地扭動,然後就開始出現頸痛及頭痛,漸漸演變成手指麻痺。她也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這樣簡單的動作會形成如此煩擾的痛症,亦不斷懷疑自己是否有其他心臟隱疾。 她曾看跌打,痠痛問題得到舒緩,但手指麻痺情況仍在。經詳細檢查後,發現頸椎有錯位的情況,因而導致神經受壓,出現頭頸痛及手麻痺。經接受頸椎矯正及儀器治療後,麻痺問題也慢慢減退。原來,當我們快速扭動頭頸部時,很容易拉傷頸部肌腱,甚至會令頸椎錯位。 其實在我們產生痛症問題時,身體會出現三個階段:痠、痛、麻痺。一般都市人每天工作繁忙,整天使用電腦手機,長期坐下固定的姿勢,肌肉便會出現疲勞痠軟感覺。但通常大家都會因為痛出來才會去看醫生。對於大部分的脊椎痛症成因,尤其是頸、背及腰的部位,都是因為脊椎錯位令神經線受壓所引起。脊醫針對脊椎錯位的治療方法,都會使用手法矯正來進行復位治療,俗稱「正骨」。若果痛症未能及時治療,就會演變到第三階段「麻痺」。 出現手腳麻痺是因為脊椎神經已嚴重受壓。除了同樣需要脊椎矯正外,也需要配合其他治療儀器來幫助康復。由於痛症問題變得嚴重了,所需的治療時間亦相對較長。大家要緊記,「痛症三步不要等,麻痺疼痛實難忍」,要及早正視!

脊柱側彎影響嚴重 可引致坐骨神經痛

脊柱側彎影響嚴重 可引致坐骨神經痛

日期: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脊柱側彎影響嚴重 可引致坐骨神經痛 脊柱側彎在香港十分普遍,大概2至5%人口都受脊柱側彎困擾。脊柱側彎是指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成C形或S形,常見的側彎位置在胸椎和腰椎之間。它一般在兒童時期已經出現,更有機會隨着成長而惡化,甚至引起盆骨錯位,繼而引致坐骨神經痛。 註冊脊醫、脊骨神經科醫生汪家智指出,「脊柱側彎」是由不正常的脊柱弧度引起的一種毛病。「脊柱側彎分為結構性及非結構性兩種,兩種都會呈現脊柱向兩側彎曲的情況,前者大部分原因不詳,後者則可能由於姿勢不正確、長短腳及肌肉緊張等引起。」 脊柱側彎患者較容易出現腰背痛,此外,頸椎、腰椎及盆骨錯位等亦與脊柱側彎有關。其中盆骨錯位更可導致坐骨神經痛,但汪家智表示,這成因常被人忽略。 86%關乎盆骨錯位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便曾發表報告,該院於2008至2015年初進行臨牀觀察,分析248個坐骨神經痛病例,發現當中86%發病原因與盆骨錯位有關,即盆骨錯位可能是大部分坐骨神經痛的成因。 … 閱讀更多

椎間盤突出治法多 減壓牀配合衝擊波

椎間盤突出治法多

日期:2017年6月27日 ( 星期二)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椎間盤突出治法多 減壓牀配合衝擊波 現代人腰痛普遍,而最容易造成腰部疼痛的,可說是「腰椎間盤突出」,其中以30至50歲的男性最容易患上此症狀。有脊醫指出,腰椎間盤突出所產生的疼痛對生活有很大影響,需要增加脊骨之間的空間,及減少椎間盤被上下脊骨夾住而產生的壓力,讓流出的髓核回復到原來位置。 註冊脊醫、脊骨神經科醫生汪家智表示,椎間盤的形狀像個圓盤,由一層一層的纖維環包圍着,中央便是髓核。 「椎間盤是用來承擔上、下椎骨之間的壓力,讓骨與骨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吸收震盪的作用,令我們可以靈活運動,減輕震盪對身體的傷害。」而所謂「椎間盤突出」,就是當椎間盤開始退化,再加上長期搬動重物、不正確的姿勢等,令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流出或突出,壓住鄰近的脊椎神經,因而產生疼痛及麻痹等問題。 … 閱讀更多

盆骨錯位對身體的禍害

盆骨錯位對身體的禍害

日期: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盆骨錯位對身體的禍害 一位大約60歲的張女士,訴說自己的臀部已經痛了超過3個月。不論坐下或站立都會覺得很痛,盆骨到腳部有拉扯感覺。試過坐巴士不到20分鐘就開始痹痛,要立即起身站着。每天最少出現十次的痹痛拉扯,十分困擾,真的體會到甚麼是「坐立不安」。 經過3個月的治療,痛楚仍沒有太大改善,恰巧一天透過電台廣播,得知脊椎毛病可找脊醫醫治,於是決定一試。 脊醫為她檢查盆骨,當為她進行盆骨坐力分布測試時,叫她坐在脊醫的雙手之上,發現她坐下時左邊坐骨比右邊壓得較為大力。這證明了她坐下時重心傾向左邊,可能盆骨已有移位。之後再叫她站立檢查盆骨,也發覺兩邊盆骨並不平衡,有一邊高起來。另外,在檢查梨狀肌時,她隨即叫了出來,並說這就是她最痛之處。因此,對於醫治她的痛症,脊醫決定先從矯正錯位的盆骨開始。 張女士經過盆骨的矯正及肌肉治療後,痛楚日漸消失。從她口中得知,原來在之前的3個月她要開始照顧孫兒,每天都坐在櫈仔或遊戲地墊(Playmat)上陪孫兒玩。長期矮坐可以令盆骨移位,引致痹痛。一般人不會了解到盆骨錯位的禍害,其實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盆骨不正可以出現「假」坐骨神經痛,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徵狀也很相似,同樣也可以影響整個身體的運作及行動。

坐月後要接受盆骨矯正

坐月後要接受盆骨矯正

日期: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坐月後要接受盆骨矯正 作為一位女兒有16個月大的爸爸,我深深體會到媽媽對寶寶所付出的一切,是多麼偉大!看着女兒出生後,太太努力照顧女兒。因為餵奶需要彎腰、頭向下、左手抱住女兒,這些姿勢每次最少要維持半小時以上。在女兒約2個月大時,太太的身體開始出現疼痛,部位包括肩頸、腰、盆骨、手肘、手腕及膝蓋等,周身痛楚,相信不少新手媽媽都有過這種經驗。 除了周身疼痛外,一般新手媽媽可能不會察覺到,其實在懷胎十個月的過程,寶寶在肚裏不停長大,因此也容易令盆骨出現移位。到了分娩後,移位的盆骨自然也會為新手媽媽帶來痛楚。 移位盆骨有幾個特徵: 1. 仰臥睡覺時,會看到一邊盆骨高起來,並不是兩邊都貼在牀上。 2. … 閱讀更多

低頭族手麻痺頭痛

低頭族手麻痺頭痛

日期:2017年9月25日 ( 星期一)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低頭族手麻痺頭痛 電腦、手機等已是人們不可缺少的電子產品,但究竟有多少人會在使用時注意正確姿勢呢?註冊脊醫汪家智表示,很多求醫的病人,尤其是文職人員,都有共通的情況,就是需要經常使用電腦,並多在頸椎出事,反映了「低頭族」注意正確姿勢是十分重要的。 何女士今年43歲,從事網上媒體行業,需要經常使用電腦,約一年前起已有頭痛情況,起初每星期只出現兩至三次頭痛,但頭痛次數陸續增加,痛楚的範圍由頭枕後一直向下伸延,直達兩肩。 數星期前起,何女士更發現左手拇指及食指均有麻痺現象,最後到脊醫診所求醫。經詳細評估及照X-ray後,證實她頸椎第六、七節有移位和退化跡象。接受脊醫治療後,現時她手痺的情況已消失,頭痛也改善了很多。 頸椎第六、七節移位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