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麻痺之原因-香港經濟日報-2008-11-10

手痺為常見病徵,其出現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手部神經線被壓,其中以手腕、手肘及頸部為主。註冊脊骨神經科醫生汪家智說:「頸部神經線直接連繫手的各部分,包括手指,因此當有手痺時,最重要是分清楚是手肘、手腕,還是頸部問題引發,才可以作針對性的治療。」 手腕道綜合症 他表示,手腕引起的最常見一種病症為手腕道綜合症。此症是由於手腕筋膜神經受壓,經常使用電腦打字,或工作時需要長期運用到手腕部位,如廚師常用穫剷炒菜,都容易令到受腕神經累積性受壓;長期手腕部位勞損亦會引致手腕骨移位,使一條名為正中神經線(Median Nerve)受壓。患者的拇指、食指及中指有痺痛,尤其發生在手腕部位正在運用期間,以及睡眠中會因痺痛而甦醒,都為此症一大明顯徵狀。他指出,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手腕道綜合症,可嘗試進行自我測試,方法是把一隻手背緊貼住另一隻手背,兩手背互相施壓後,正常人手腕神經受壓後不會感到不適,但手腕道綜合症患者卻會有痺痛的感覺。 網球肘 至於手肘引起的痺痛,多屬於網球肘,這是由於肘、腕關節的肌肉負荷過大(如經常提取重物)。可分為手肘內側神經線受壓或內肘神經線受壓,內側者的頭 3 隻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會痺痛,而外側者為第 4、5 … 閱讀更多

盆骨對脊骨的重要性

現 今香港市民經常會出現頸、腰及背痛等情況,而大部份人都會忽視痛症之問題,只去選擇採用一些治標的舒緩止痛方法,如:使用止痛貼、冷熱敷料、推拿按摩、物 理治療(如牽引、干擾波電療、超聲波等...)或服食止痛藥,不會就此求醫或跟進。亦有很多人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正確找出痛症的根源。 根據美國一位已故的著名脊骨神經科醫生Dr. Clarence Selmer Gonstead(1898~1978) 的研究指出,大部份脊骨的痛症,都是因盆骨移位所導致。盆骨就是人體脊椎系統的主要根基,就如一座大廈的地基一樣,若地基出現問題,便會影響整座大廈的結 構,嚴重的會引致傾斜或倒塌等情況,而人體脊骨系統亦如是。不良的坐姿習慣(蹺腳坐或將錢包放在後褲袋)會令盆骨長期性不平衡,因而影響到連接盆骨以上的 … 閱讀更多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冷凍肩、凝肩,學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有發炎,沾黏以及活動度喪失的情形發生。「五十肩」是個相當複雜的痛症,因好發於中年人(年約五十歲者),故又名「五十肩」。患此症者女性稍多於男性,而女性通常發生於左肩,男性則為右肩。 病者會感到肩膊關節僵硬,無法做出轉動或舉手動作及有時還會隱隱作痛。一般病者認為可能肩膊疲累,只要避免活動患處,稍作休息,數天後便會回復正常。可是過了數星期,病者不但在活動肩膊時感到痛楚,而且在晚上睡覺或天氣轉冷、下雨時都會感到痛楚增加。 成因: 大部份原因不明,一般自發性地形成肩關節痛。可能是黏連性肩關節囊炎或肌腱炎造成。由於滑液包中的滑液減少,使滑液包褶黏連,以致關節包變小和變厚,因此肩部活動能力受到限制。 病情分為三個階段: 肩膊關節炎逐漸僵硬 這階段屬於急性,即使休息時也會感到整個肩膊痛,但卻找不出真正的痛點。 僵硬期 這時病人感到肩膊僵硬,在某幾個活動方向有限制,但痛楚卻減輕了。 … 閱讀更多

脊醫治療是最有效醫治腰背痛的方法

從三個國家(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的醫學報告一致承認,脊醫治療是醫治腰背痛的最有效方法。 一)在英國一個長達十年的研究中,發現醫治腰背痛最佳方法是脊醫治療。 二)加拿大衛生署的研究報告指出,以脊醫治療來醫治腰背痛,是最有效、最安全及便宜的方法。而受傷之工人經接受脊醫治療後,能夠更快回復工作崗位。 三)在美國衛生署報告指出,醫治急性腰背痛的最好方法是脊骨矯正。而脊醫比起其他骨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所接受之脊骨矯正訓練的時間為最長的。

腰頸痛是否需要牽引治療

現時大部份患有腰頸痛的人,都會選擇由醫生轉介,去接受物理治療來醫治。在物理治療當 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是牽引。牽引可分為間歇式及半持續性兩種方式,患者需要利用電子牽引器,以一定的重量拉扯盆骨或頭部,維持一段時間。之後,視乎患者 的忍受程度,逐漸增加重量。藉此把受壓的頸腰椎拉開及放鬆。而患者需要接受此療程二至三星期,每星期三次,大約持續三至六個月先略見效果。而現時大部份無 須施手術的椎間盤突出症病例,都以此方法去醫治。 根據美國醫學學會研究報告指出,現時還沒有具體證據,證明牽引治療可醫治腰頸痛或椎間盤突出症,令椎間盤減壓。而當病人接受腰椎或頸椎的持續性牽引治療時,其拉扯之重力是足以令脊骨周圍的軟組織受到勞損,導致韌帶鬆弛,甚至會影響腰椎或頸椎之弧度過直。 美國著名脊骨神經科醫生Dr. C.S.Gonstead也曾說過,弧度過直的腰椎或頸椎,是很容易令脊骨移位,導致神經線受壓的,亦會增加椎間盤向後突出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小心考慮是否選擇接受牽引治療。

香港脊骨神經科的發展

香港脊醫歷史 脊骨神經科在香港的發展,比起其他醫學(如牙醫、西醫、中醫等)都是較初步的階段。第一位在港執業的脊醫是在1960年,慢慢地便有其他脊醫從外地來港執業。經四十年的爭取,脊醫於2001年正式成為註冊醫生,受香港政府脊醫管理局監管(http://www.chiro-council.org.hk/)。現時在香港的註冊脊醫有90多位。希望在不久將來會有更多脊醫在港執業,並提高香港人注重脊骨健康的意識。

脊骨神經科的起源

脊骨神經科起源自1895年美國的一位醫生DR. PALMER 。他從解剖學中深入研究脊骨神經、骨骼和肌肉組織對身體的影響。在他的研究發現,當脊骨移位時,便會很容易影響脊骨神經系統,而導致各種痛症出現。因此他 發明了脊骨手療法,並用此方法把移位之脊骨矯正,替病人醫治。他相信,脊骨健康,身體便相對健康。因為大腦是靠脊椎神經來傳達信息和指令到身體各器官。 DR.PALMER 在美國開始替人治病,治了很多人,所以多個國家的醫生都慕名學道。並在美國發展了第一間脊骨神經學院,名為PALMER COLLEGE OF CHIROPRACTIC … 閱讀更多

脊骨神經科有助醫治高血壓

美國GMA新聞報導指出,全美國有過百萬人士,患上高血壓症。最新醫學研究發現,一些人經過接受脊骨矯正後,可不需靠藥物來控制高血壓症。在研究當中,有 25名接受有系統的頸骨矯正後,他們的血壓平均降低了17度,維持了八星期。這種情況,若以藥物治療方法,是需要同時使用兩種降血壓藥,才能得到此效果。 進行此研究之醫生解釋,高血壓問題很大機會與頸椎第一節(C1)神經系統有關。當頸椎第一節移位時,就會影響身體的平衡,令血管受壓,引致血壓高的現象。 正確的頸椎矯正,可有效地恢復血管及神經正常運作。西醫Dr. Tim Johnson 對此研究報告十分關注,亦覺得有需要繼續研究。